攻城炮灰舰船的选择直接影响战损控制和战术执行效率。炮灰舰的核心作用是吸引敌方火力,为主力舰队创造输出环境,因此需优先考虑造价低廉、建造速度快且具备基础生存能力的舰船。FG300装甲型护卫舰是典型选择,其指挥值需求低(3-6点),维修成本可控,且通过强化护甲模块可提升短暂承伤能力,适合大规模量产作为前线消耗单位。
斗牛级基础型驱逐舰是中期过渡的优质炮灰,尽管单艘指挥值需求略高(7-9点),但其对舰火力与生存性能平衡,尤其在对抗NPC守军时能有效拖延时间。若资源允许,可为其加装能量抵抗模块以应对离子武器攻击,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投入技术点导致性价比下降。雷里亚特级隐身型护卫舰则凭借闪避机制在特定场景表现突出,但其依赖蓝图解锁且建造周期较长,更适合有战术储备的玩家使用。
战列巡洋舰作为高端炮灰需谨慎部署。ST59型虽拥有极高护甲和血量,但单艘指挥值占用过大(约20点),仅推荐在攻坚高等级城市时搭配维修无人机使用。乌拉诺斯之矛改造件提供的6维修无人机能显著提升舰队续航,但需确保其处于中后排位置避免过早被集火。炮灰舰队中应混编1-2艘奶船(如苔原级支援型),通过战场修复降低整体战损。
战术层面,炮灰舰需配合封锁圈机制实现价值最大化。在进攻理性型城市时,建议将炮灰舰队部署于城市三格外集结,待主力完成合围后由炮灰率先触发守军仇恨。针对激进型城市,可利用未完成建造的前哨站作为跳板,通过取消建造指令实现舰队同步空降,避免因航速差异导致阵型分散。每次攻城后需及时回收残骸并利用动员令加速维修,保持持续作战能力。
优先将技能点分配给护甲强化、结构值提升等被动防御模块,主动攻击型技能仅需点出最低限度的干扰火力即可。洗点功能可用于临时调整舰船定位,例如将常规FG300改为纯装甲型仅需重置2-3个技能节点。不建议为炮灰舰开发专属子型号,避免浪费稀缺的技术储备。
初期以FG300+斗牛级混编为主,中后期逐步替换为雷里亚特隐身型与ST59特种型组合。始终保留30%舰队人口用于工程舰等后勤单位,确保资源采集不受战斗影响。攻城过程中密切观察仇恨转移情况,适时撤退残血炮灰以降低维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