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兵线是控制战场节奏的核心技巧之一。合理运用兵线可以牵制敌方行动,分散火力,甚至为盟友创造进攻机会。关键在于理解兵种特性与地形互动的逻辑,例如炮兵需保持安全距离,步兵适合快速穿插,而装甲单位应作为推进核心。部队移动路径需避开敌方炮塔射程或埋伏点,优先选择森林、山地等掩体地形减少损耗。
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必须提前探明路径,避免部队进入敌方集火区域。当主力部队推进时,应分批次投入兵力,避免一次性暴露全部作战单位。例如攻城炮需在坦克吸引仇恨后进场,喀秋莎火箭炮则需保持极限射程输出。若敌方采取龟缩战术,可通过反复拉扯消耗其防御建筑耐久度,同时利用策略技能如闪电战临时提升机动性。
远距离作战时需确保运输机或商业区资源供应,避免部队因燃油耗尽丧失战斗力。陆军部队脱离食物补给会持续减员,因此占领沿途村庄或资源点十分必要。对于空军支援,轰炸机群应在清除敌方防空炮后进场,分波次打击关键目标,而非集中突击造成不必要的战损。
前期以抢占资源区为主,中期转为压制敌方军事建筑,后期则需集中兵力突破核心城市。若遭遇敌方反推,可牺牲部分低价值单位拖延时间,掩护主力撤退至炮塔保护范围内。防御战中,炮兵应部署于森林边缘,利用射程优势压制敌方推进路线,同时用路障和碉堡分割敌军阵型。
拉兵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与战力的最优转化。过度扩张可能导致兵力分散,而过于保守则易丧失主动权。通过持续观察小地图动态和盟友信号,及时调整兵线优先级,才能在高强度对抗中占据优势。